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由山西省运城市(今盐湖区)委宣传部和文化局组织力量整理恢复的大型民间社火节目中,龙居镇赵村的花篮灯可说是一朵艳丽的奇葩。该节目制作精良,场面宏大,表演细腻,美艳绝伦,曾被载入《中国民间艺术〈山西卷〉》一书中,并成为运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多年来盛演不衰,深受观众好评。
花篮灯是花灯的一种,因其形状像花篮而得名,一般作为厅、轩、廊、榭、亭等处的点缀用具。在民间社火表演中,花篮灯又称“跑灯”,主要流传在盐湖区龙居镇赵村和安邑周家坡村一带,每年春节和元宵节表演,尤以龙居镇赵村表演的花篮灯最为好看。
花篮灯两盏成对,合起是一个完整的花篮,分开时变成两个花篮造型的灯笼。它以竹篾和铁丝编织而成,外糊色纸或彩绸。篮正面贴有各种剪纸和彩绘花卉,篮底沿周垂黄色丝穗,篮把上系红绸花,篮中插蜡烛。表演时,100多名姑娘每人手里捧着一盏花篮灯,在锣鼓和唢呐的伴奏下,迈着行云般的“水步”款款前行翩翩起舞,不时变换出“二龙出水”、“白菜心”、“三盏灯”、“孔雀开屏”、“凤凰展翅”等队形和阵容,手中的花篮灯时开时合,舞蹈队伍时聚时分,并用花篮灯编成“篱笆”,搭起“彩门”,或摆出“天下太平”等字样。花篮灯的伴奏乐器有大唢呐、鼓、锣、钹、铙等。在唢呐吹奏的同时,打击乐随旋律敲打,二者交替进行,有张有弛,使舞蹈节奏鲜明,有起有伏,既悠扬舒展又紧凑热烈,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关于花篮灯的来历,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刘秀下南阳的典故。说是当年刘秀经过赵村时,适逢庄稼特大丰收,老百姓邀请他共同庆祝太平盛世,刘秀高兴地赠给村民一只石牛。刘秀走后,村民们在村中建设了“石牛寺”,并编排了精彩的“花篮灯”节目以示庆祝。一说创始于明代末年。当时,朝廷横征暴敛,百姓群起抗争。闯王李自成率领义军直捣燕京,老百姓手持花篮灯夹道欢迎……
近年来,经过盐湖区委宣传部和区文化局的挖掘提升和赵村一代代舞灯人的多次加工,赵村花篮灯的表演技巧不断提高,在盐湖区乃至运城市的元宵节社火表演中屡屡被选为重点节目,亮相、卷心、驾云、串花、摆字、凤凰展翅、回门等七个桥段的精彩表演,向世人重现了古老文化的亮丽风采,亦成为人们祈望天下太平欢庆和谐盛世的美好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