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白口罩,戴着半透明的塑胶手套,我不是在做化学实验,而是在台北党史馆里小心翼翼地翻阅毛泽东档案。
在大陆,一说起党史,便是指中共党史。在台湾,党史馆设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内,那党史则是指中国国民党党史。
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是一幢海魂衫式的十几层楼房,那海魂衫上的横条,便是一排排浅绿色玻璃窗。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坐落在台北八德路上。所谓“八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我曾经多次走访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2014年10月,我应邀出席在台北举行的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为新著《叩开台湾名人之门》及《大陆脚游台湾》签名售书。在会议结束之后,我在台湾住了些日子,在台北的国史馆、党史馆以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查阅档案。这三个档案馆,号称台湾档案界的“铁三角”。作为纪实文学作家,我向来把档案与采访视为创作的两翼。所谓“文献”,文即档案等文字史料,“献”即口碑,亦即口述历史。正是把“文”与“献”相结合,纪实文学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正因为这样,我在台湾做了诸多采访之外,接连造访了这3家台湾最重要的档案馆。
国民党党史馆原名党史会(全称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 1930年4月28日在南京成立。1948年底,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下令把党史会的档案、图书、实物运往台湾。最初,这些档案堆放在台湾南投。直到1976年11月才迁往蒋介石在台北阳明山的阳明书屋。后来又经过搬迁,终于迁入八德路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期间我曾拜访国民党党史馆,询问能否查阅档案,得到的回答总是说档案尚待整理,暂不对外。直到2013年8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主持了党史馆的开馆仪式。马英九称,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了解许多事件的前因后果、因果脉络,欢迎各界来使用党史馆,期许党史馆能够发挥博物馆、档案馆、研究中心三个角色的作用。
这一回,我来到国民党中央党部,党史馆馆长亲自接待了我。在历史上,国民党党史会向来是由元老级人物领衔,如1930年以胡汉民、林森、戴季陶、叶楚伧、邵元冲5位元老为常务委员,1936年由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邵元冲担任首任主任委员,1976年11月在台湾由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秦孝仪出任党史会主任委员。然而如今出现在我的面前、名片上印着“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主任”的王文隆博士,却是一位年轻人,2012年11月21日走马上任时年仅36岁,被称为史上最年轻的国民党党史馆馆长。他是研究近代史的博士。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对他进行了面试,任命他为党史馆馆长。他说,马英九以为,党史馆除了保管、整理和提供党史档案之外,最重要的任务是“党史的活化”,即把死的档案活化,为现实服务。
国民党党史馆拥有300多万件档案,被称为“中国现代史史料典藏和研究重镇”。到国民党党史馆查阅,要经过资格审查。王文隆博士知道我来自上海,迅速查核了我的资历之后,认为符合查档标准,这样我就有了查档号以及密码。
我来到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四楼的查阅室,开始调阅档案。我先是在那里的电脑上输入我的查档号以及密码,然后搜索要查阅的主题。电脑上有台湾的各种汉字输入法,诸如仓颉输入法、注音输入法、新注音输入法,还有“呒虾米输入法”等等,我都不会用。还好,有汉语拼音输入。奇怪的是,当我输入“毛泽东”之后,搜索结束竟然是0!毛泽东不仅担任过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而且自1925年10月至1926年5月曾经担任过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部长,前后8个月,怎么可能没有毛泽东的档案呢?请教了管理员,方知我用汉语拼音输入的是简体字的毛泽东,所以显示为0。他们的电脑,没有安装把简体汉字转换为繁体汉字的软件。无奈,我只得请管理员帮忙,用繁体字仓颉输入法输入“毛澤東”,一搜索,出现了很多关于毛泽东的档案。
国民党党史馆所保存的档案,大部分尚未“数位化”(即数码化),所以要调阅原件。过了一会儿,原件来了,管理员同时送来口罩与手套。于是我遵照他们的规定,非常小心地翻阅原件。虽然我随身带着手机以及照相机,但是那里规定不允许拍照,只能用笔逐字抄录。
国民党党史馆保存着毛泽东作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部长的信函。我注意到,那时候毛泽东的字体,相当工整,与后来的草书字体大不相同。他用的是竖行信纸,上方横印一行红字——“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用笺”。
从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在广州主办国民党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国民党党史馆保存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任命函件:
函委毛泽东为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
径启者 本月十九日本会第十三次常会农民部提出,请委派毛泽东同志为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案,经即决议,准相应函达查办。
此致
毛泽东同志
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国民党党史馆也保存毛泽东担任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时的信件。信纸上方印着红色的“中国国民党农民运动讲习所用笺”。毛泽东的落款写着“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毛泽东”。
老是麻烦管理员,不好意思,我在查阅周恩来相关档案时,用汉语拼音输入“周恩”两字(来字的繁体字是“來”),居然能够搜索出周恩来档案。周恩来的字变化不大,他的落款写着“党军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这“党军”是“国民革命军”的简称。
我输入“江青”、“姚文元”,由于简体、繁体相同,能搜索出相关档案。江青、姚文元并未在国民党内任职,国民党党史馆里怎么有他们的档案呢?待管理员送来档案一看,原来那是国民党中央情报部门所搜集的一些剪报,如“民国55年10月3日”(即1966年10月3日)台湾《中央日报》所载杨力行的《毛泽东和江青》;在有关姚文元的剪报中,最为奇特的是“民国56年5月17日”(即1967年5月17日)《台湾日报》所载于天海的文章,标题是《毛泽东的半子姚文元》。姚文元怎么会成为毛泽东的“半子”呢?原来,姚文元在“文革”初期扶摇直上,从上海《解放日报》编委跃为“中央首长”,台湾方面看不懂,于是猜测姚文元是毛泽东的女婿(亦即“半子”)。可见国民党中央情报部门当时对于大陆情况所知甚少,连这样胡说八道的文章也剪下来保存,作为姚文元档案。
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底层,设有中国国民党建党120周年展览馆。我细细观看这一展览,可以说这是一个“党史的活化”的展览会。这里展出国民党党史馆档案精品,形象地勾勒中国国民党建党120周年历程。尤为珍贵的是展出国民党早期党史档案,诸如“中华革命党”党证,孙中山在广州担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时的帅印……我注意到,展览会展出国共第一次、第二次合作时的中共方面的档案,表明对于这两次国共合作的肯定。我还注意到,这里还展出《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会谈新闻公报》以及汶川地震发生时,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慰问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