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风漫语》(代序)
马骏英
崔安民同志托我将他报刊上发表过的那些文章复印件作以整理,并嘱为其写篇序,准备以《清风漫语》为名,付梓出版。作为交往几十年的校友、文友和他曾经的部下,整理自应慷慨应诺。因为他发表在中央和省市报刊上的好多篇文章,当时或其后都曾经复印给我寄过,早已先睹为快,有的还拜读过不至一遍。至于写序,因才疏学浅,人微言轻,实不敢当。本该替他另请高明,怎奈他要求的时间太紧,无回旋余地,姑且由我写篇读后感,作为代序支差罢了。
老崔虽然只长我5岁,虽然只是高我三级的长武中学校友,但他很早就从当时的年轻干部中脱颖而出,20几岁就被任命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挑起了大梁。那时,我听说他根红苗正,党性很强,听说他有肚才,笔杆子特硬,听说他工作十分利洒,虽不熟悉,却早已刮目相看,久怀钦羡。
长武县革委会成立后,他就是办事组唯一的一位副组长,主管文秘。我当时在政工组。县里面人手少,遇到重要任务都是锈成一堆去完成。所以,虽不在一个部门,但常常组合搭班子,在他领导下工作。记得1969年上千人的四干会,大会秘书组只有4个人,他负责,兼为县领导起草大会报告,我负责所有的典型材料和会议简报,另外两个同志负责组织联络、会场布置等,会议还安排得井井有条。
老崔是一个嗜工作如命的人。白天,在办公室里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夜晚,在机关院落里又总会见到他最后才熄的灯光。尤其是做了县委办公室主任后,机关的政务、事务,都要他打理,但总是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大事、小事找他,从未见他找借口推诿和不耐烦,发脾气。我在长武工作的14个年头里,似乎未见他得过病、休过假,总是精力充沛地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在他任上,县上的主要领导换了十几位,他都能以工作为重,和他们和谐相处,给各个领导都留下了好感。
老崔是一个廉洁奉公的人。几十年里,他都在重要岗位上工作。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纪检委书记,人大主任等,在一个县,职位不可谓不显,权力不可谓不大。但他总是低调做人,公平处事,工作上是高要求,生活上是“低标准”,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从未见他颐指气使,趾高气扬;从未见他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来往往,吃吃喝喝;从未听说他有什么团团伙伙,亲亲疏疏,更谈不到有一丁点儿越轨行为,称得上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朴素的衣着,微笑的面孔,轻快的脚步,清廉的作风,是他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
老崔是一个酷爱学习的人。看书、看报、看文件,十分专注,自不待说。平时在机关,听到别的同志不经意间蹦出一句两句惊语新话,他就如获至宝,立即记在手头的纸上或本本上,到用时,信手拈来。出外,下乡,他总是随身带着笔记本,见到“菜”就往“篮子”里拾。上世纪70年代初,一次,他写一份调查报告,反映一个大队的干部只顾眼前利益,在外跑小生意,却忽视抓队里的农业生产,以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他巧妙地比喻其得不偿失:“在外打了只呱啦鸡,家里丢了只老母鸡。”此话形象生动,流传开来,对人教育很深,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有次,听到一个同志对写文章这份苦差事发牢骚,他却不以为然,说会写东西,终生受用不尽。县上每次重要活动的材料,他都文必躬亲,绝不会完全推给他人了之。他不光写份内的公文、讲话稿、调查报告之类,而且“自找苦吃”,涉足本行业、本系统的通讯报道、散文、随笔、小评论,乐此不疲。退休后,更是马不停蹄,写家乡的山川人文,农村的巨大变化,写关工,写助学,写休闲,写感悟最深的人和事。就连古体诗也不放过。多次给由我主编的《咸阳诗词》报投稿,每次附信,都热情洋溢。几年前一次来稿附信,除了称呼之外,第一句话就是“学生的作业又来了!”既是谦虚,又似顽童,叫人忍俊不禁。在某种意义上说,他真是干了一辈子革命,当了一辈子领导,写了一辈子材料。正是这种执着追求,孜孜不倦,久练沙场,才铸就了他的一支铁笔。原来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却能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美文,学以致用发挥到了极致,真够得上奇迹!
《清风漫语》收集的文章不算多,我大体帮他分为乡情篇、人大篇、关工篇、赞颂篇、休闲篇。读集中的文章,感到似有清风拂面,令人陶醉。视觉之奇特,角度之新颖,语言之活泼、凝炼,使人不得不叹服作者灵动的思维和扎实的文字功力。《母亲的最后一张选民证》,使人于细微处体会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庄严神圣;《清凉长武》、《冬暖长武》、《平安长武》和《喜看农村新变化》、《30年走出地窑坑》,会勾起你对家乡故土的无比热爱;《我与人大不了情》、《笑在山花烂漫时》等篇,写出了作者的人大情结、关工情愫,一往情深;《平民书记》、《清风缕缕送老徐》、《沉甸甸的梁增基》、《巨粉娥的那双旧布鞋》等,使人从平凡中见伟大,对文章中描写的人肃然起敬。还有《百姓饭菜香》、《长武锅盔》、《长武酥肉》使人垂涎,《孙孙给我当老师》、《又是燕子归来时》使人沐浴温馨,《尧头女子》使人眼红,《不要让“大盖帽满天飞”》,更是道出了老百姓的共同心声,使人举双手称赞。我相信,认真读完《清风漫语》,你一定会觉得眼前一亮,获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