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吟诗填词的热爱,对诗友们之间互相切磋的渴望,马骏英先生《吟友集体改诗》一诗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和喜爱。在我读过的古今诗歌中,鲜有对“集体改诗”这一举措的吟咏。而且,集体改诗无论对作者本人还是对一个诗词组织来说,无疑都是提高诗词创作质量很有效的一个好方法,真希望能效仿提倡之。
《吟友集体改诗》一诗,写得生动形象,颇有影视效果。短短八句,把集体改诗过程中的的场景、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情感的变化都淋漓尽致地跃然纸上。“横挑鼻子竖挑眼”,写出了对原诗审查之严格,从内容到炼字到音韵,一点毛病都不放过,“恐后抢先无畏难”。改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唐代诗人卢延让在《苦吟》中以“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形象地写出了改诗之难。但诗友们“不畏难”,开动脑筋,积极思索,搜肠刮肚地寻找最准确、最鲜明、最有韵味的字眼来改动原诗,发言时,“恐后抢先”,真是群策群力,场景极为热烈。“句润争奇白面赤,字斟竞彩厉声喧。”诗友们改诗用的是高标准、严要求,字字斟酌,句句润色,而且要以竞争的态势,达到出人意料的新奇和精彩。有比较才有鉴别,因而,各述己见,争论不休,面红耳赤,厉声喧嚷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这是多么和谐、多么热情的学术讨论的场面啊!令人欣喜!令人神往!有的是直率、爽快,我口言我心,没有吹捧,没有虚伪,有的只是学术研讨上的严格审慎的态度。经过一番争论,终于在联对和句子的修改上取得了一致意见:“两联工对你陶醉,一语惊人我乐颠”,这两句用互文写出了诗友们取得了一定成绩欣喜若狂的神态,从而表现了他们对诗歌由衷的喜爱,对诗作者一片赤诚之心。由“白面赤”、“厉声喧”到“陶醉”、“乐颠”,诗友们的情绪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几句诗把改诗推向了高潮又转向结局,增加了跌宕起伏,避免了平淡,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但诗的研讨永无止境,“日过正中身不累,心齐劲鼓向魁元。”改诗已到正午,但诗友们还劲头十足,不怕劳累,齐心协力要再作努力,要把诗改得好上加好,在诗赛中要争取最高奖项——夺冠,他们的脚步没有停止,他们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以此作结,给人留下了更高更远的想象空间,颇有余味。
《吟友集体改诗》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写得很朴实,很自然,但却深深打动了读者,究其原因,是因为它来自作者熟悉的真实的生活。马骏英先生是咸阳诗词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对集体改诗的场景了如指掌,可以做到随手拈来,意随形至,无须夸张,经过精心打造琢磨,就足以感动读者。从这一点说,诗歌源于诗意的生活,诗人发现挖掘并提炼利用了这些宝藏,那就是慧眼识珠,就是巧匠!
当然,这首诗之所以能使人如临其境,如观其态,如闻其声,深知其情,取得动感的效果,与作者擅长于选词炼句密不可分。诗中,作者选用了一般学术讨论不会用的字眼诸如“横挑鼻子竖挑眼”、“恐后抢先”、“白面赤”、“厉声喧”、“陶醉”、“乐颠”、“心齐劲鼓”等,既符合现场情况,又符合诗人的气质,也符合这个力争上游的集体的实情,真是炼字能手,出奇制胜!
除了生动形象之外,《吟友集体改诗》的确能以深情厚谊感人,而这种真情隐含于诗句之中,读者从中能深刻地体味到。我看了以后,欣喜不能自抑,赶忙拿给我家先生看,两个人感叹良久,都说这一诗彻底颠覆了以往某些人对知识分子形象的描绘:或虚伪,或自傲,或当面说得好听,背后互相倾轧。而在这首诗中,诗友们那种对修改诗词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努力,诚恳率直毫不避讳的表达和改好后的如痴如醉的狂欢,都是因为彼此之间志同道合,情真意切。在这里,“诗”是连心锁,是纽带,让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这里,没有个人的褒扬和贬斥,所有的一切都服从于诗的韵味和美感。这真让人刮目相看,感慨万端!我为之欢欣,为之羡慕,甚至有些嫉妒。我入陕西诗词学会几年来,深深感到,陕西诗词学会和咸阳诗词研究会都是团结和谐温馨奋进的集体,暂不说陕西诗词学会出了那么多的名家,单说咸阳诗词研究会就有马骏英、韩景明、商怀祯、王兴一、张生效、高云峰、李福荣、甄文锋、鱼佩云、程秀荣等诸多诗人。我想,除他们自己不懈的努力外,与长期在这样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中交流熏陶也不无关系。
《吟友集体改诗》写得好,我喜欢并赞扬它,因为它开辟了诗歌质量提高的新途径!
2014年5月26日
白菊筱 陕西华县人。西安市八十三中高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