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英《清明为亡妻扫墓》读后
闫云霞(女 宁夏)
这是一首悼亡曲。蘅塘退士云:“古今悼亡诗充栋,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是指元微之的《遣悲怀三首》,再有苏东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更是脍炙人口。那么,相同的题材,不同的体裁,马骏英老师又是如何做到让人过目不忘的呢?不揣浅陋,略作分析。原曲如下:
[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清明为亡妻扫墓
孤坟隐隐,碧草茵茵。清风凛凛,细雨纷纷。花香阵阵,泪眼涔涔。(带)去年焚纸地旋晕,今岁烧香目失真。梦中魂想世间人,世上人思梦中魂。夫妻恩深,如今两界分,人去情难尽。
写曲的人都知道,中吕宫的[十二月]共六句,每句四字,正格是在每句首加三个衬字。但马老师独辟蹊径,不加衬字用叠字,且对仗工稳,浓浓地渲染了扫墓的气氛,重重地烘托了诗人的心境。“孤坟隐隐,碧草茵茵。清风凛凛,细雨纷纷。花香阵阵,泪眼涔涔。”一口气读来,直读得人心生悲怆。诗人开篇直奔主题“孤坟隐隐,碧草茵茵”,把读者带到唐人吴雯七律《明妃》:“天心特为留青冢,青草年年似汉宫”、杜甫七律《古迹咏怀》:“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意境中。接下来的四句与其说是写环境,不如说是写心境。恩爱妻子撒手人寰已5年了,诗人的情感世界“掉入了万丈深渊”,却和着泪水化作了感人至深的诗篇:“都道天庭最公允,谁知地府却荒唐。”(《悼妻》)“别离三载夜茫茫。细思量,倍心伤。孤坟凄惋,谁与话衷肠。”(《江城子·悼念内子秀贤》)
在下面的《尧民歌》里,诗人一句句叙说,一层层递进,像面对久别重逢的老友叙说:“去年焚纸地旋晕,今岁烧香目失真。”诗的本质是抒情,所谓“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庄子·渔夫》)说的是感情不真,就不能得到应有的艺术效果。接下来“梦中人想世间人,世上人思梦中魂”,回环往复,时空交错,亦真亦幻,读来过目不忘,叩人心扉,耐人回味。与元稹的“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都深深地触动着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当今社会爱情贬值,“保鲜期”有限,这些诗句有力地拷问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的灵魂。“夫妻恩深,如今两界分,人去情难尽。”一曲到此终了,但读者的心情,却还在“梦中魂”、“世上人”的回环往复中一时回不过神来——诚知此恨人人有啊!
在结构上,诗人借鉴了一些绝句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一些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写法。这首带过曲“十二月”写景,“尧民歌”抒情。前者婉曲地铺垫,通篇每句都用叠字,增强了语言的张力和美感;后者语言接近白描,质朴而明朗。虽然语言风格迥异,但气韵天成,行云流水。而这恰恰是成功的散曲必备的艺术特征之一。散曲的语言明朗而不含蓄,容易流于浅薄;含蓄而不明朗,又易流于晦涩。质朴而不婉转,容易伤于直率;婉曲而不质朴,又易流于雕缋。这支带过曲婉转与质朴、含蓄与明朗表现得恰到好处。再则,整个曲子的语言化俗为雅,变熟为新,在感情色彩上特别真实、强烈而深刻,因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读着这支曲子,人们自然会想到王实甫的《[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 别情》。文学创作上的相互模仿与借鉴是正常现象,历史上一些大家相互模仿借鉴常被传为佳话。虽然《[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是那么尽善尽美,但是诗人却能模仿借鉴出新意来,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诗是不重开的花朵,散曲的传承更是任重道远,因为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虽然我也学写散曲,但不能和马骏英老师相比,早有写给马老师的小令一支,谨录于此,敬请马老师斧正:
[中吕·朝天子]读马骏英吟长《闲情集》有寄
断肠,断肠,恩爱翻绝唱。登山涉水咏家乡,几度豪情涨。针砭荒唐,言辞酣畅,一搭儿入诗囊。景仰,景仰,学你没商量。
辛卯初冬于银川市金凤区湖畔嘉苑
(见闫云霞《沙坡头咏怀》)
闫云霞 宁夏中卫人,1954年生。宁夏诗词学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