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乡友来电,要我给他写一份有关手工空心挂面的说明书,说是村里的惠荣富硒葡萄庄园计划扩大发展,已经硬化了环园路,打算在葡萄园周边建传统美食一条街。号召村里有传统手艺的人都到那里去驻点加工,既方便游客购买,又带动村民致富。他家是挂面加工专业户,父亲、他和儿子三代人都会做手工空心挂面,现在两个儿子已经在家里开始做,打算以后就搬到惠荣葡萄庄园边上去。我听了以后满心欢喜,一些难以忘怀的往事不禁浮现在脑际。
我的家乡盐湖区金井乡赤社村过去盛产挂面,全村四五百户,就有半数以上的家户具有加工手工空心挂面的传统手艺。虽说盈利不是很大,但即便在那吃“大锅饭”的年代里,有加工挂面手艺的人家也很少挨饿或吃粗粮度日。只是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做挂面被扣上了“资本主义六股黑风之一”的帽子,当作“投机倒把行为”被取。直到改革开放后被解禁,家乡才重新闻到了挂面的香味。
要说家乡出产的手工空心挂面,那可真是一道老少咸宜的传统美食。比之于现今的机制挂面,它具有洁白空心、纤细如丝,易熟不糊、容易消化,面滑汤清、鲜美可口的特点。是老、弱、病人和产妇喜爱的方便食品,尤其适合于城里人居家食用。试想一下,生活节奏很快的城里人下班回到家中,立马煮一锅空心挂面,不但方便快捷,味道还极尽鲜美,吃起来该是多么的清香惬意。人若是感冒了,只要煮一碗挂面,拌上葱花、陈醋、生姜、香菜等佐料,趁热吃下后蒙头一觉,待发出一身汗后便宣告痊愈。将其绑把成型,放入箱盒之中,颜值也是不俗,携带相当方便,是探亲访友馈赠亲朋的上乘礼品。
空心挂面的原料比较单一,主要是上等的小麦面粉加少量精白食盐手工制作而成,堪称纯绿色的有机食品。拿起一把挂面从横截面看去,每根挂面上都有点状空心。之所以能够形成空心,决定于它独特的加工工艺。制作手工空心挂面,要经过和面、揉面、醒面、盘条、绕条、二次醒面、拉条、上杆、拉长、晾面、收面、切面等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每道工序都要做得一丝不苟,才能做出质量高、卖相好的上乘手工空心挂面。但是,这么好的传统美味食品,却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全靠村民们用自行车带着四处奔波去换粮食,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能不能为家乡的挂面销售做点什么呢?
那是1978年冬季的一天晚上,在村小学当民办教师的我突然在《山西日报》上看到一篇《簸箕之乡》的散文,心想家乡盛产挂面,岂不就是个“挂面之乡”吗?于是,乘着一份心情,就着桌前的灯光,我匆匆写下了一篇题为《挂面之乡话变迁》的稿子,投给了当时的《运城地区报》。总编张永录见到稿子后,立即让编辑给我打电话到报社当面改稿子。在编辑的指导下,那篇稿子几经修改,终于登在了1979年1月29日的《运城地区报》二版上。此后,我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写下了十多篇以挂面为题的稿子,分别登在了《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上,赤社挂面也随着我的篇篇小稿而闻名遐迩,并参加了省里举办的“山西省名优产品博览会”,受到了当时的省委书记李立功和省长王森浩的赞誉,称它是“促进农民致富的一项好产业”。从此,赤社挂面走进了集贸市场,摆上了城里超市的柜台,乡亲们再不用偷偷摸摸地“做地下工作”了!所以,有人说我是写挂面的“专业户”,而我则觉得,是赤社的空心挂面和朴实的村民给了我丰富的写作素材,才使我一步步走上了文字写作这条艰难而又辉煌的人生道路。
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随着机制挂面和街头鲜面的普及,加上手工空心挂面的加工工艺太得费时费工,各道工序火候难以把握,费了力却赚不到大钱,年轻人都不愿意干,所以,如今加工手工空心挂面的人越来越少,只有为数不多的老艺人还在坚持。现在,家乡的父老乡亲又要乘惠荣富硒葡萄园扩大发展的东风,重拾传统手工空心挂面的加工手艺,这的确是一件难得的好事。
我把电脑迅速打开,在大脑里迅速搜集着尘封的记忆,然后在键盘上一字一字地敲击,让一行行文字承载着我的深情厚谊,通过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向家乡飞去…… |